GBT36507-2018_365bet开户平台_APPBET36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奔向美好生活)深化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题:深化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新华社记者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下降到27.7%、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便民门诊窗口,群众在咨询特殊病种报销情况(2022年1月14日摄)。新华社发(许琰 摄)
医保报销比例上升了
“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习近平
【故事】
55岁的翁华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一名高中老师,患有十多年糖尿病。挂号、开单子、缴费、取药......患病的前几年,跑医院对翁华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他印象里,每年个人医保账户里的2000多元都不够用,常要自掏腰包。
“用的还是那些药,但好像自己要掏的钱变少了。”2017年前后,翁华发现自己医保账户里开始有了结余。
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首先是医保起付线从750元逐渐降到600元,其次是医保报销比例从70%逐步上升到90%,最后是药价的不断下降,以一支胰岛素为例,自付金额从近百元降到了如今的十多元。
除了“变薄”的医药账单,对翁华来说,还有一个新变化:来医院的频次明显降低。“特殊病种门诊一次可以开2个月的药,不用经常跑医院了。我还签约了家庭医生,不仅定期上门,还经常打电话叮嘱我按时用药、复查。”
翁华只是千千万万三明医改受益者中的一名。十年多来,三明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超过13.6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连续开展4年,累计新增507个药品纳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国家集中带量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人”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习近平
【故事】
手里拿着砍刀、身上背着药箱、行走在深山悬崖边,这是村医张爱军日常工作的一天。
“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去做健康服务的。”张爱军在去木当村民小组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工作记录中写道。
当时正值雨季,前往木当的道路被江水淹没,张爱军的妻子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便决定一起前往。
冒着雨,夫妻俩借着藤条翻越十多米深的山沟。一进村,他们就开始用便携式诊疗设备为村民们做健康服务,量血压、测血糖......
除了帮村民看病,张爱军也会把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数据记录在智慧村医系统里,既方便日常监测,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为远程诊疗服务提供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数说十年变化】
像张爱军这样的基层“健康守门人”还有很多,他们共同构筑了我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基础,为群众在家门口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问题。
十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53%;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CT等大型设备,卫生院配齐B超、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山西吕梁石楼县铁头村的乡村医生张尚保走在出诊路上(2021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跨越三千多公里的医疗救助
“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习近平
【故事】
从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到能够下床走动、甚至外出工作,西藏昌都市洛隆县牧民巴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桑曾患有大骨节病,这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曾长期困扰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群众。患者关节疼痛、活动不便,严重时可导致四肢及脊柱畸形。
早年由于医疗技术跟不上,像巴桑一样的大骨节病患者只能默默忍受病痛折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国家派出专业治疗团队前往西藏等地区开展救治与帮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林剑浩医生就是其中一员,他也是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
5年多来,他与团队穿越三千多公里赴藏30余次,为大骨节病患者提供关节置换、关节矫形等救治,巴桑就是他的患者之一。
“以前总给别人添麻烦,现在我治好了,还参加了村里牧场公路的建设。”如今,接受治疗的巴桑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能给家人打酥油、做饭。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建成全球最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15.8万名,各级疾控机构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不断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记者彭韵佳、顾天成、陈弘毅、赵佩然)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题:深化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新华社记者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下降到27.7%、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老百姓“病有所医”。
▲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便民门诊窗口,群众在咨询特殊病种报销情况(2022年1月14日摄)。新华社发(许琰 摄)
医保报销比例上升了
“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习近平
【故事】
55岁的翁华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一名高中老师,患有十多年糖尿病。挂号、开单子、缴费、取药......患病的前几年,跑医院对翁华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他印象里,每年个人医保账户里的2000多元都不够用,常要自掏腰包。
“用的还是那些药,但好像自己要掏的钱变少了。”2017年前后,翁华发现自己医保账户里开始有了结余。
三明市医保中心驻沙县区总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首先是医保起付线从750元逐渐降到600元,其次是医保报销比例从70%逐步上升到90%,最后是药价的不断下降,以一支胰岛素为例,自付金额从近百元降到了如今的十多元。
除了“变薄”的医药账单,对翁华来说,还有一个新变化:来医院的频次明显降低。“特殊病种门诊一次可以开2个月的药,不用经常跑医院了。我还签约了家庭医生,不仅定期上门,还经常打电话叮嘱我按时用药、复查。”
翁华只是千千万万三明医改受益者中的一名。十年多来,三明以药品耗材治理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超过13.6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连续开展4年,累计新增507个药品纳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国家集中带量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人”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习近平
【故事】
手里拿着砍刀、身上背着药箱、行走在深山悬崖边,这是村医张爱军日常工作的一天。
GBT36507-2018_365bet开户平台_APPBET365
张爱军所在的村子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这里地势险要、地广人稀,有些村民住在偏僻的山上,常常连路都没有,他就拿着砍刀劈开一条小路,为乡亲们做健康体检。“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去做健康服务的。”张爱军在去木当村民小组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工作记录中写道。
当时正值雨季,前往木当的道路被江水淹没,张爱军的妻子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便决定一起前往。
冒着雨,夫妻俩借着藤条翻越十多米深的山沟。一进村,他们就开始用便携式诊疗设备为村民们做健康服务,量血压、测血糖......
除了帮村民看病,张爱军也会把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数据记录在智慧村医系统里,既方便日常监测,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为远程诊疗服务提供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数说十年变化】
像张爱军这样的基层“健康守门人”还有很多,他们共同构筑了我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的基础,为群众在家门口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问题。
十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53%;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CT等大型设备,卫生院配齐B超、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超过90%,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山西吕梁石楼县铁头村的乡村医生张尚保走在出诊路上(2021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跨越三千多公里的医疗救助
“要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习近平
【故事】
从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到能够下床走动、甚至外出工作,西藏昌都市洛隆县牧民巴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巴桑曾患有大骨节病,这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曾长期困扰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群众。患者关节疼痛、活动不便,严重时可导致四肢及脊柱畸形。
早年由于医疗技术跟不上,像巴桑一样的大骨节病患者只能默默忍受病痛折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国家派出专业治疗团队前往西藏等地区开展救治与帮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林剑浩医生就是其中一员,他也是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
5年多来,他与团队穿越三千多公里赴藏30余次,为大骨节病患者提供关节置换、关节矫形等救治,巴桑就是他的患者之一。
“以前总给别人添麻烦,现在我治好了,还参加了村里牧场公路的建设。”如今,接受治疗的巴桑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能给家人打酥油、做饭。
【数说十年变化】
十年来,我国地方病、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防控更有效有力;建成全球最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共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15.8万名,各级疾控机构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不断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记者彭韵佳、顾天成、陈弘毅、赵佩然)
>>我要举报